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26汉羌战争

公元109——121年 郡国大灾,羌、蛮连年起事。羌人祸乱西北,十年乃平。

国内天灾不断,河西羌人作乱,邓太后难免有些冒火。

邓太后将战乱归罪于太尉。太尉负责军事。出现战乱就是你太尉的问题。邓太后将太尉撤职。

邓太后将天灾归咎于司空。东汉的司空相当于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和政策失误。国内灾祸不断,说明老天爷对朝廷的工作不满意。负责纠错的司空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邓太后把司空也免了。

大臣们不干了。这不胡来吗?大家认为邓太后才是应该为灾祸承担责任的人。那时讲究“天人合一”,天降灾祸表示老天爷对天子的工作不满意,而不是臣子。

当然了,群臣不敢直接追责邓太后,把矛头对准宦官和外戚,纷纷上书抨击邓骘、蔡伦等人。

邓太后不理。

邓太后任命一个叫周章的人接任司空。偏偏这个周章对邓太后的意见最大。

周章认为邓太后两次不让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为帝惹恼了老天。太后说刘胜病病歪歪恐怕命不长久,可人家活得很坚挺。反倒是她挑的接班人一命呜呼了。再立新帝更离谱,有儿子不立立侄子,哪有这样的道理?

周章联络了一些大臣决定发动政变,拥立刘胜为帝。他的计划是杀掉邓骘兄弟和郑众、蔡伦等人,废掉邓太后和汉安帝,拥立刘胜为帝。但是事不机密,邓太后听到了风声。她立即加强了戒备并且展开调查。周章惊恐之下,自杀身亡。

邓太后知道大家对她不立刘胜为帝心怀不满,但相信天灾跟她立谁为帝无关。她认为天灾不断是地方官断案不公,民间怨气冲天。

她要求地方官轻罪快判,重罪慢判。轻罪判错了也危害不大,所以要快判快放。如果让百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拘留所里等半年,百姓肯定有怨言。但是砍头的大罪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脑袋一掉,一切都无法挽回。

她亲自下去复审案件。有个犯罪嫌疑人重刑之后被抬到她的面前,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当这个人将要被抬走时,眼神中似乎透漏有话有说。邓太后眼尖心细立即令人把他抬回来。盘问之下才知道那人是被屈打成招。邓太后大怒,下令追究相关责任人。地方官因此被判入狱。

巧合的是,当地大旱,很长时间没下雨了。可当邓太后纠正了冤假错案回宫的时候,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都说是太后的贤仁感动了上天。朝内从此也不再提刘胜的事。

不过,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旱灾转为水涝灾害。邓太后还得继续抗灾救灾。

羌人还在陇西作乱,邓太后也不能不管。她派邓骘率兵五万去镇压羌人之乱。

邓骘率领先头部队到达汉阳(甘肃天水甘谷县),遭遇羌人。羌人先发制人发动进攻,斩杀邓骘部队上千人。邓骘出师不利,不敢再战,就地等候后续部队。恰好接应西域都护的汉军回到河西,在张掖遭遇羌人,将其一举击溃。

张掖大胜鼓舞了邓骘。邓骘主动出击,向羌人的滇零部落发动进攻。滇零是实力仅次于烧当羌的羌人部落,有数万人参与造反。但他们没有正经的武器装备,削竹为矛,以板为盾。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在跟邓骘五万军队的决战中取得大胜,斩杀汉军八千人。邓骘惨败再不敢战,从此死守不出。

羌人士气大振,纷纷起兵响应滇零。滇零首领自立为王,指挥羌人反攻汉军。陇西烽烟四起。

陇西战事久拖不决,对后方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有人建议先把军队撤回来,等灾情过去后再杀回去。邓太后于是下令撤回军队,暂时放弃陇西,同时把陇西的百姓也迁回内地,坚壁清野,饿死羌人。

官府强令住在甘肃的汉人内迁。百姓留恋故土不愿离开。官府像拆迁队一样拆房扒屋逼百姓搬迁,结果把汉人又逼反了。造反的汉人加入羌人造反大军。羌人势头更盛。

羌人不断内侵。益州、汉中、山西都遭涂炭。守军拼死抵抗才勉强击退羌人。

公元109年对于邓太后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

羌人作乱不说,乌桓和南匈奴一看东汉连乌合之众的羌人都对付不了,开始轻视东汉,也跟着起兵作乱,趁火打劫。

“海贼张伯路等寇滨海九郡”。张伯路是早期道教天师道的头目,自称天帝使者能驱灾避祸,聚众造反,发展了数千人,攻占了山东沿海九郡。

“京师大饥,民相食”。灾情日益严重,连京城都爆发了饥荒,出现人吃人现象,全国可想而知。

内忧外患忙得邓太后焦头烂额。

还有一件麻烦事,汉安帝在这一年举行了加冠礼,也就是说汉安帝成年了。

按理说,皇帝成年了,邓太后应该交还权力退居二线。但她不愿这么做。邓太后不肯归政,不能说没有贪恋权柄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不放心汉安帝。汉安帝是她选中的,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看走眼了。汉安帝“及长,多不德”。邓太后不放心把江山交给他,尤其是在当前这么艰难复杂的形势下。邓太后没有归政的意思,这让她承受了很多非议和很大压力。

熬过了这一年,情况开始慢慢好转。

邓太后调动幽州(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冀州(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数万军队平定了山东海贼,又派


状态提示:126汉羌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