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魏王相位被罢免,第一次夺嫡大战告一段落。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开始武则天借口谋反,诛杀岑长倩等反对势力,是有意扶植武承嗣的,岑长倩为武则天称帝立过大功,肯定知道他没有谋反之心,谋反罪只是借口罢了。
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李昭德这些人潜意识中,武则天只是暂行家长职权,过后还是要恢复李唐的,人心,这也是武则天立太子事上最直接最强大的阻力。
第二次夺嫡大战发生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初一,万象神宫(明堂)祭天大典后。这件事万金油并未提到,但是很重要。
此次祭祀初献武则天,亚献魏王武承嗣,终献梁王武三思。这次祭天大典简直重磅炸弹,让皇嗣李旦胆战心惊!因为它释放了极其重大的政治信号!
因为四年前明堂落成时的祭天大典上,初献是太后身份的武则天,亚献是太子李旦,终献是李旦的儿子李成器。而自古以来亚献惯例都是皇太子!武则天此时的所思所想已经昭然若揭,这还是还位李唐的迹象吗?第二天正月初二,李旦正妃刘氏、德妃窦氏给武则天拜年,随后二人直接人间蒸发。
此前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勾引李旦,想要给自己加一些政治筹码,但此时李旦犹如惊弓之鸟,拒绝了她,韦团儿便先诬告刘氏和德妃行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当时武则天并没有任何表示。接着韦团儿又诬告李旦,这次反被揭发而处死。
李旦两位爱妃死不见尸,人间蒸发,但他仍然装作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并让家中不许任何人再提及此事,自己每日请安问好,若无其事。人的心中该掩藏多大的悲愤和屈辱才能做到这样啊!很明显,武则天在打压李旦,只要他一去问武则天,他便给了武则天一个清清楚楚的信号:你对我不满!偏就此时,武承嗣诬告李旦谋反,武则天竟然派千古大名鼎鼎的酷吏来俊臣去审问东宫属官,刑讯逼供李旦谋反的实情。
这一次李旦真是必死无疑!但东宫乐工安金藏以剖腹掏心的义举,想证明李旦清白,武则天得知此事,命全力救活安金藏。让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才得以幸免。我们想想当时武则天身边仅剩这一个儿子,如果想将来还位李唐,她会给将来的国君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吗?
她即便想在自己死后还位李唐,想在李氏与武氏的势力之间搞平衡,但形势还没到非杀李旦不可的程度吧?而武承嗣这边先是长寿二年率领五千人请愿,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长寿三年又率领两万多人再次请愿,请求武则天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承嗣投其所好,甚得武则天欢心。
圣历元年三月。一天武则天梦到一只折翅的鹦鹉飞不起来,就找国老狄仁杰解梦,足智多谋的狄仁杰借题发挥说“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狄仁杰深得武则天倚重,同时年龄相仿,像个小老头和小老太太聊天那样,这些话武则天是很听得进去的。
此外,武氏子弟的昏庸无能,也是武则天心中很大的后顾之忧,武承嗣武三思,只知逢迎奉承,性格跋扈,得罪了不少人,而且政治能力低下,两人均出任过宰相一职,但最终都被武则天罢免,武则天是看到武氏子弟个个窝囊,再加上臣僚软硬劝谏,心中才渐渐确定了死后还政李唐的方针,而张易之张昌宗的枕边风就像临门一脚,让她最终定下立太子的决心。
也正是二张受人指使,向武则天提出不立李旦,而立李显为太子的。
从长寿二年(693年)的祭天大典到圣历元年(698年)九月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两件事恰恰反映了武则天的心理变化过程。
久视元年(700年)十月,武则天下诏恢复李唐夏历,不再使用周历,这标志着她最终完全放弃大周王朝。长安元年,武则天大赦天下,重返长安,准备在长安交班。
但长安三年(703年)九月,二张兄弟气焰嚣张,诬告检校太子左庶子魏元忠和司礼卿高戬。由于证人张说临时倒张(张易之张昌宗),才不致牵连太子李显,但此案闹得君臣关系紧张,母子猜忌。武则天,大为不快,于十月下令重返洛阳!一时朝野云诡波谲,再次动荡不安。重回东都洛阳,这说明此案再次触动了武则天的心结,也再次印证了武则天心中仍然割舍不下她的武周王朝,接受不了武周一代而亡这种残酷的现实。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理性的头脑有时也要被情感左右。二张兄弟的倒行逆施,专权跋扈,是后来的神龙政变的直接原因。
关于大足元年,武则天“赐死”李显儿子女儿女婿一事,罗逸认为“赐死”的说法有待商榷。
此前一年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大宴李唐宗室和武氏子弟,缓和两家关系,这表明武则天已经开始处理身后事,做长远的政治安排了,气氛应当是和谐的。
大足元年为公元701年,李显儿子女儿女婿死亡。而在一个月后,武则天决定重返长安,太子李显随行护驾,相王李旦知左右羽林军事,改元长安(701年),大赦天下,准备将来在长安交班。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政治气氛总体是很平和的,武则天已经准备将来向李显交班,试问他还有什么理由要杀死李显的孩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