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萼>120吴央纪实12
贺,金不纳。靖康帝无奈,遂命其弟济王赵栩、景王赵杞,出城贺金军。粘罕,这才遣其子,真珠大王.完颜.设也马,同使八人来贺正旦(初一)。

二月初九,金人虏走了45家,家在汴京的河北、河东守臣家属及其财物,带到其军中。同时,又命将蔡京、童贯、王黼、张孝纯、李嗣本、李纲、吴敏、徐处仁、陈遘(构声)、刘韐(革声)等,20余家朝臣家属、财物送出城。

之前,宋廷于年前十二月上旬决议,同意划出黄河以北土地。当时,金人就唯恐河北、河东守臣,可能未必肯执行割地。于是立即移文宋朝汴梁府,大索金帛。同时,要取宋朝河东、河北守臣家属为人质。表示说,河北河东守臣家属,等黄河以北之地,境域割完、地界画完,可以放回。不久,金人又来文书,索取先前与金军交战过之大臣的家属。

可叹的是,数位奸臣家属早已贬窜外地,反而逃出这一劫。倒是忠臣勇将的家属反而多在京师。“城中官吏唯命是听”,按花名册逮人。将他们全部羁押,交与金军。

凡此,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

“靖康之难”造成无解,究其直接原因,至少有两大遗憾。

赵佶帝不够重视,北方女真完颜氏,这群西伯利亚狼。女真能够灭了契丹辽国,取而代之建立金国,本身就证明了,人家民族尚武,武力有够强大。继而有意想要放马中原,必然更加穷兵黩武。宋朝本来就应当,以辽为镜,从而加强国防。

事与愿违,恰恰相反。

宣和五年(1123年),金皇完颜.吴乞买,继位时,宋派使臣许亢宗,前往道贺。许亢宗回朝复命,按惯例,上交了“奉使行程录”。此录,既记录了,在金国招待使臣的宴会上,遇到了大肆夸耀金人“控弦百万,无敌于天下”的说辞,也记录了,“回程见虏中已转粮发兵,接迹而来,移驻南边,而汉儿亦累累详言其将入寇。”

这,不正是“靖康之难”的前奏吗?

遗憾的是,赵佶不仅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御批:“敢妄言边事者流三千里,罚钱三千贯,不以赦荫减。”从而导致,没人敢再提及边境之事。

——此为,“遗憾”一也。

————————————————

虽然,宋人没有机会读过,伊索寓言《狼与小羊》。然而,狼不仅想要吃羊,还想吃而有理的海外故事,中国同样有不少类似历史传说。

凡战争,挑起战端一方,总要“出师有名”。金伐宋,也一样“有名出师”。

1123年7月,前辽国将领,金平州留守张觉,想降宋而事败。张觉便逃奔原辽幽州(燕京),刚划归北宋的燕山府。金人就以宋朝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1125年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双方胶着持续到1126年正月,完颜.斡离不,兵临汴京城下。

最后,前脚“和议”暂告结束,后脚派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为监军。靖康帝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便以蜡丸书信,让萧仲恭送给耶律余睹,想让其为宋内应。萧仲恭持信,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斡离不,以靖康帝蜡丸书信献之。于是,刚刚春季与宋“议和”的金廷,又以“萧使事件”为由,入秋再大举伐宋。

前因后果,皆因靖康元年春季的“遗憾”,引来靖康二年春季的“灭亡”。

说遗憾,乃元帅种师道等,曾经视之为“遗憾”。

靖康元年春季,金军的兵临城下,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堪称宋方占绝对优势。

金方,开始只有斡离不之前军五万,屯兵汴京外城。其后续之军,最多再有五万,能够陆续赶到。

宋方,有兵部侍郎****主持城防,有种师道率精锐西军抵京,有各地勤王之师20余万陆续到达。

因而,宋军完全有可能,将金军“抱了饺子”。然而,遗憾的是,靖康帝与朝廷,却继承了太上皇赵佶的“文明”,令靖康朝的军界,哭笑不得。

种师道率军抵京时,靖康帝问其对策。师道回答说:金人不懂兵法,孤军深入是在送死,岂能让他白白回家!?

靖康帝说:我已决心议和,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

种师道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议和就是妥协,其实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说出口,镇定一会儿之后答道:我是一名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卫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他的我全然不知。

靖康帝听后,觉得甚合心意。遂授以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率各路勤王大军。实际上,就是授予“兵马大元帅”之封。

其实,在勤王之师尚未到达前,****与种师道,已经令斡离不,攻城无望,才提出议和。靖康帝竟然同意议和,同意割地,同意护送。赵佶父子的文弱和怯懦,好象是遗传般,与生俱来。加之平时与臣子一起诗文唱和,主执朝政的大臣多数是文臣。因而,宋廷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最终压倒了主战派。

金人撤兵后,老将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日后之患。靖康帝不用。后来,又接连两次上书建议,均未得采纳。接着,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


状态提示:120吴央纪实12--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