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统计师>在八一七总部

在“八一七”总部

“八一七”总部的头头是同在三楼、在我们局和计委中间的财贸物价委员会的一个干部——贾左同志。财物委以王清衡为代表的十几个人多数是“保王”观点。《“八一七”决定》之后,“保王”派已经被中央宣告为非“革命群众组织”,所以,不得不联合与“方块兵团”对立的一些战斗队建立一个改头换面的、拥护中央《“八一七”决定》的革命群众组织,起名“八一七”革命造反总部。“八一七”革命造反总部成立后,我们“东风团”加入了这个造反组织。

由于我的“涂鸦”能力在大楼里小有名气,贾左同志自然希望我到总部去搞宣传工作。

在走廊上,贾左对我说,“到‘八一七’总部来帮忙搞一搞宣传工作。你看,行不行?”

“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乐不得(方言,高兴)离开“延纵”掌权的统计局,到“八一七”总部躲个清静(要当左派的幻想已经从文革初期的热血沸腾冷却凝固了下来)。

在“八一七”总部一直工作到人委机关上千山办毛思想学习班。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些事情还历历在目。

得罪《大喊大叫》。以“方块兵团”为首的军方支持的革命群众组织办了一个小报,取名《大喊大叫》,在《鞍山日报》停刊期间,《大喊大叫》起到了宣传文革“大政方针”的作用。军管会对它极其重视。“八一七”总部建立后,也办了一个不定期出刊的小报——《新曙光》。

这些小报都是油印,版面尺寸为8开,不能超出油印机纱网规格的最大尺寸。出版一张小报,版面比较复杂,栏目、标题、文章、插图等的排列、位置、面积、字体等等都要做出恰当安排。各局的打字机是无法完成这些任务的;划蜡纸刻钢板就成为办小报工作的重头戏。每一个小报的“编辑部”都找到几个刻钢板的好手和有点“艺术才干”的人。刻钢板,大多数人都可以承担,但是能够写出当时流行的一种工整、流畅、类似魏碑的黑体字的人,还是很少有的。我和丰岷自然成为这方面的骨干力量。

一天,晚饭后,《大喊大叫》的蒋健骅(《大喊大叫》的负责人)到《新曙光》求援。他说,“今天晚上我们小报的版面多了两张,我们现有的几个人肯定到了天亮也刻不完。你们能不能支援支援我们。”

有人问:“什么重要文章,非得今天晚上印出来?”

答:“军代表送来的重要文章。按字数算,大概得整整两版。”

不知道是谁开玩笑:“怕不是王母娘娘的裹脚布吧!”

贾左:“别瞎说!”

我和丰岷答应了《大喊大叫》头目的援助的请求。

《大喊大叫》的陈轼把稿件和蜡纸送了过来。说道,“有劳两位了。我计算了一下,刻两版没有问题,一版带标题,另一版没有标题,我把稿纸分了一下,文字量各占一半。如果有空余地方,刻上一点图案或花边;这是你们两个的专长。”

我:“行。没问题。带标题的丰岷刻吧。我刻后半部分。”

说句实话,我对军代表不是如“延纵”那些人对他们那样过从甚密,惟命是听;听说这篇文章是军代表送来的,自然对文章失去了兴趣,文章又很长,刻一阵子就有些犯困。

半夜12点,陈轼笑嘻嘻地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手里捧一个纸箱,说道,“同志们!辛苦了!我给你们送夜宵来了。”

丰岷:“什么好东西?”

陈轼:“饼干和汽水。”

我:“谢谢!我们也能够享受到‘赵罗饼干’了。(长久以来,‘方块兵团’等‘革命群众组织’每每夜战都能够享受到饼干等食品的优待。由于我们没资格享用,不知道是谁给起了一个贬义的称号,叫‘赵罗饼干’。)”

吃了饼干,喝了汽水,困意大发。刻了一阵子,手指有些不听使唤,虽然自己努力控制,怎奈手、眼越来越难以协调,字迹自然失去以前的工整。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总算刻完了。在空下的地方,画了些花草藤蔓,总算完成任务,交差了事。

第二天下午,陈轼一脸严肃又带点恐虑的样子来到我们“八一七”的办公室。他看看我,说道,“昨天晚上怎的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我:“没有!挺好的。就是迷糊一会。怎么啦?”

陈轼:“惹祸了!军代表发脾气了。”

贾左:“为什么呀?”

陈轼:“军代表十分关心他送来的那篇文章,上午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查看刊印得如何。看了有标题那一页,赞不绝口;翻到没有标题那页,脸色就变了。他把那张小报摔给蒋健骅,说道,‘你看看!怎么刻的?’小蒋说,‘还可以吧。太晚了,太困了。怕早晨印不出来,有些赶速度。’

“军代表瞪了我们一眼,甩手走了,回头,说,‘乱弹琴!胡闹嘛!’

“军代表走了,小蒋说,‘坏了。军代表还不得找我们算账啊!’”

贾左:“我还没有看。(顺手把桌子上的《大喊大叫》翻开看看,)没怎么的呀!”

陈轼:“你看看后几行,字体有些变形,大小也不够均匀。”

贾左:“哎呀!那能怎么的!大惊小怪。”

我:“向军代表请罪。罪该万死!”

贾左:“拉倒吧。以后没人指望我们还给他们干活了。”

漫画走资派。一天早晨,贾左


状态提示:在八一七总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