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28.三品可拓展机缘,动静之衡(二合一章节)
终于又来了上上签,让雷俊欣喜。
但签运的描述,则令他好奇。
当前,心里好奇归好奇,雷俊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提醒同门师弟楚昆一句:“这趟太子殿下访山,虽然时机微妙,但应该不至于有大麻烦。”
楚昆闻言若有所思:“女皇陛下当前没理由也没必要动自己的侄子不假,就算她要对太子不利,也不会选现在的时机,但其他人呢?”
雷俊:“太子同天子不是一条心,谁敢动太子,青州叶族就先不放过他。
太子同天子是一条心,世家名门也不会现在动手,而是另选时机。”
楚昆:“预防唐廷帝室在引蛇出洞?”
雷俊:“大动作不至于有,小动作的话,进不来本派山门祖庭,反而可能在山外附近筹谋,是不是贼喊捉贼都不一定。”
楚昆叹气:“多事之秋真叫人头疼,南荒和江南风波还未平息呢。”
虽然抱怨,他却也知道,往往正是因为一波未平,所以才有人趁机兴风作浪,新一波又起。
真要是大家都养精蓄锐严阵以待,反而少有人轻易动作。
于是结果往往就是不动则已,动则如霹雳连环。
楚昆人虽谨慎,但终归还没有大师兄王归元那般登峰造极的静功。
听得雷俊所言有理,楚昆便也留在山上不再外出游历,继续专心干自己的事。
反正,真要是大祸临头,不管在山上还是山外,他都还有别的净土可以避难……
雷俊同样安心于自身修行,不因外事而心生波澜。
约摸半个月后,大唐太子张徽,正式登上龙虎山。
太子出京游历,事情本身已经非常高调。
不过一行人路上总体而言,算得上轻车简从,人员有限。
当然,出于安全方面考量,其中也有够分量的高手同行。
上官宁亲自出迎自不必多言,张徽上一站蜀山派,专门有上三天的道门长老,一路护送太子一行人到龙虎山附近,跟上官宁照过面后,方才返回蜀山。
队伍当中,亦有唐廷帝室高手同行。
“雷道长,久仰大名。”一个身着华服的儒雅中年男子,同雷俊见礼。
雷俊打个道家稽首:“王爷实在太客气了。”
对方乃帝室中人,名张穆,世袭浔安王,乃是修行儒家之道的七重天境界大儒。
这些年来,唐廷帝室陆续安排年龄相近的伴读,随太子张徽一同学习和修行。
当中便有浔安王张穆的幼子张子烨。
除张子烨之外,人员组成,耐人寻味。
有青州叶族的人,还有上官一族的人。
都不用去看太子六傅如何安排,光看一个小小的太子伴读班子组成,就知道大唐东宫有多么……好了。
倒是太子张徽本人,看上去风光霁月,清朗俊雅,待人随和,文采飞扬。
上了龙虎山,自然要面见当代天师。
对于类似脸上增光的事情,唐天师向来乐衷。
不过长时间同人客套就不是她爱好与所长了。
故而露了一面后,接下来招待太子殿下的任务,就交给上官宁等长老。
唐天师继续揣摩自己的纯阳仙雷和纯阳真火去了。
元墨白闭关修行,龙虎山上如今高功长老只剩上官宁和姚远两人,事务繁多不能全压姚远一人身上。
是以虽然上官宁肩负主要的招待职责,但也做不到时时陪在东宫驾前。
上官宁不在时,就需要其他长老陪同太子张徽游览龙虎山上风光。
蔺山仍在京城。
张静真闭关。
雷执事长老,日常本就清闲,于是这活儿不用他自己主动争取,便落在他肩上。
“此地名为灵芝台,曾损毁多年,好在随着近年来天地灵气潮涌,地脉变化,距今约二十年前,这里终于重新复苏,于这几年恢复旧观。”
充当向导的是当年同雷俊同期传度入府的上官宏。
因为家族出身和师承的缘故,也被安排来陪同东宫一行人。
眼下由他介绍情况即可,太子张徽和一群小伙伴们兴致勃勃跟在一旁。
雷俊与浔安王张穆以及东宫詹士、太子宾客等东宫属官一起含笑跟在后面。
“灵芝台复苏,天师府重兴。”浔安王张穆微笑道:“可见这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有预兆。”
“除天地灵气潮涌外,还多有赖我大唐几朝陛下护佑。”雷俊也看向灵芝台。
当年他初入天师府不久,还是在道童院听讲的道童。
灵芝台变化下,生出金灵芝和紫金灵芝光影,雷俊机缘巧合下得了后者,旁彼时根骨中人之资的自己正式开始登上修行的快车道。
想一想,距今已经十几快二十年时间过去了。
张穆:“龙虎山的诸位道长于江山社稷有功,朝廷都是看在眼里的。”
“大唐天命所归,我辈修道中人,自当顺天而为。”雷俊随意地同对方闲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陛下和先帝都曾说过,龙虎山这些年不容易,历经风雨。”张穆感慨:“雷道长真人面前,本王不说假话,我大唐江山这些年,也经历一些风雨,是以本王看着龙虎山,感同身受啊。”
雷俊听出对方的潜台词,接口说道:“先帝在时,对本派颇为优渥,可惜天不假年,万幸有当今陛下继承大宝,天佑大唐,曾经风雨已成过眼云烟,在陛下治下,大唐渐有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