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俄罗斯帝国自己的力量,也足以取得胜利了,只不过代价要高一点,仅此而已。”
维特说道,登上了自己的马车。
真的是这样吗?
马车开动了,维特立即反问起自己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就不像是中国了呢?
1890年春天的时候,传说清朝的京城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之后,一场类似日本维新运动的改革自上而下地展开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忽然出现在皇帝和朝廷重臣们身边,他们充满活力,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浪潮,并渐渐地代替那些旧官僚,掌握了帝国的大权。他们模仿英国搞君主立宪政体,改了国名,不改皇帝,开设国会,颁布宪法,组织内阁,弄得有模有样。那个国家忽然从压制民间工商业摇身一变,改为奖励工商,国家还大举开办示范性产业,然后又将大部分官办产业转为商办,真是聪明的做法,事实证明,国家工厂是低效率的,很容易滋长贪污、浪费、懒惰等种种丑行。他们还搞了土地改革,有些类似于俄国的农奴解放令,但有又大大的不同,因为中国本来就没有俄国式的农奴。首先是国家赎买,然后是国家出租,但并不是完全搞小自耕农体系,他们又组建了不少官办的土地和农业公司,与国家工厂的做法一样,大部分官办土地和农业公司后来也变为商办,先进的生产方式被继承下来。就后来的发展看,许多自耕农将土地转租或出售,到城市去谋生,或干脆加入农业公司,一些村子直接就变成了一整个公司,中国正在搞从工业到农业全盘的商业化吧。
这时候俄国都做了些什么呢?俄国,俄国很好,在他维特的关心和维护下,俄罗斯帝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个稳固的财政体系建立了,大量的外资涌入,无数的工厂拔地而起,虽然不时传来农村闹饥荒的消息,但那算不得什么重要问题(1898年内务大臣哥烈梅金就这样说:“你们何必为这些畜生的饲料瞎操心!”),帝国发展了,比从前更强大、更富有了,这都是他维特的功劳,绝不能让中国人破坏了这一切——中国人也没有能力破坏这一切。
维特的马车和维特的心情远离了彼得罗戈夫宫,另一位自认倒霉的沙皇的宠臣,却正满脑子烦困地踏上那宫殿宽阔的石板台阶。
罗热斯特文斯基少将这些天郁闷不已,太平洋舰队被封锁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消息传来,沙皇开始着急,不断催促他筹备第二太平洋分舰队的事情,然而罗热斯特文斯基从心底里抵制这个计划,他预见到这不是什么好事,他不想去远东,不想去送死。罗热斯特文斯基十分清楚波罗的海舰队的状况,那飘扬的圣安德烈旗下,那用钢铁打造、装满后膛大炮的军舰上,充斥了俄国式的腐烂和荒唐。为了“节约经费”,舰队自1901年开始就没有进行过任何大规模演习,军舰从未驶出过芬兰湾,整个1902年只进行过一次火炮射击训练,而且每门炮只发给3到5发炮弹,鱼雷射击训练则完全没有进行过。军舰成了浮动兵营,一年到头有十个月呆在军港里,即使是这样,也没有进行良好的保养,只为了检阅时的需要而经常油漆军舰外壳,军舰内部却锈迹斑斑,污秽不堪。军官人浮于事,忙于贪污、行贿和参加上流社会的娱乐,水兵们则无所事事,忙于赌博和嫖妓。大多数将军们都只关心如何讨好沙皇和大臣们,对舰队的实际事务很少关心——除了检阅之外,因为在检阅的时候沙皇或某某大臣会出现。
至于那四艘新式的博罗迪诺级战列舰,还有预备从英国购买的新式快速巡洋舰,这些东西都改变不了什么,再好的军舰,没有精良的官兵,也只是废铁一堆。
罗热斯特文斯基知道这一切,但他不想去改变,也无法改变,波罗的海舰队是贵族军官的禁地,有着自己那一套行事的规矩,强出头的人要付出代价,马卡洛夫就是因为个性太强而被赶去了太平洋舰队,远离了朝廷,远离了皇上,去指挥那支处于战争边缘、实力又不如对方的舰队,注定没有出头之日。
罗热斯特文斯基走进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书房。
沙皇对他很热情:“你来了,我的将军,快告诉我,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事情怎么样了?我们的海军大臣跟我说了半天,我还是什么都不清楚。”
罗热斯特文斯基恭敬地点点头:“陛下,事情很困难,装甲舰的建造进度很难提高,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沙皇兴奋起来:“你果然有办法,快说。”
“装甲舰下水后,可以先把包括主炮在内的重要部件装上,能够保障航行和舰员的基本生活就可以了,然后由修理船搭载其他设备,一边航行一边为军舰补装,不必在船坞里浪费时间。如此一来,4艘新的装甲舰完全可以在明年3月以前出航,也就是说,第二太平洋舰队有希望在明年3月出发。”
“很好,就这么办,那么英国的巡洋舰什么时候可以交付,我们到明年3月可以派出多大规模的舰队?”
“陛下,我们向英国订购的3艘快速巡洋舰将在明年2月前先交付两艘,另外1艘可能要到明年7月才能交付。估计到明年3月,我们应该可以动用六到八艘装甲舰和几艘装甲巡洋舰,六到八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