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这是?”石柱瞅着脚边躺着的木板,边缘很齐整,感觉并不像被斧子劈开,而是被重力撬开。似乎,这些木板是切合在一块的。并不是天生就是一块齐整木板。
石松咧嘴一笑。
俯身捞了一块木板起来,举高对着还在怔忡的人群道:“乡亲们。你们都睁着眼,瞧好了。这是我刚让我儿子,从稻桶上取下来的一块木板。相信大伙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我要把做好的稻桶劈开呢。”
说到这儿,石松暗暗往娇娘那儿瞥了一眼。矮矮小小的娇娘,整个人,被柳氏拢在脚边,身后两个哥哥笔直的站着,挡住了火光。故而,没有人发现石松投注过来的目光。
感受到石松的目光,娇娘把身板往后更缩了缩。把原本火光能照着的半只胳膊,也藏进了娘亲的身影当中。
石松颇感满意的定了定声音。继续说道:“我为什么要让我儿子把稻桶劈开呢?原因很简单。大伙往这木板上看。我拿着的木板两边,是不是有两条深浅一样的卡槽呢。这种卡槽,是为了粘连两块木板专门做的。大伙只要把这卡槽做好。那再来做这稻桶,还有它的边角就容易多了。”
怕一时的口头之语,完,就和儿子一块动手,把稻桶重新组装了起来。
顿时,全场都都惊呆了。目光齐整整的望着里长父子面前重新组装起来的稻桶。这会。没人提出疑问。见证了奇迹的同时,亦开始把稻桶的结构记在心中。
“三叔。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给我们说说,这稻桶弄田里,具体怎么用吧。”
石头庄的庄稼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识不得多少字。但是种田的人,对农具先天就有一种敏锐的直觉。稻桶,能装能卸。说不准,在田里,真能帮不少忙。再差,放家里,都能当小米仓使用哩。
石松抚颌一笑。
笑着说道:“还能怎么用。扛着用,拖着用呗。这稻桶两端,打上绳子,不就能扛着走了么。到了田里,也别怕它陷泥。它下面不是有脚的么。咱们在后推着它,它自然就会自个走。割下谷子啊,咱们抓紧稻秆,使劲往稻桶边缘甩打,那不等于现成的脱粒么?咱们把谷子和稻秆分开了,那不就省下搬运的功夫了么。割一路,甩打一路,那甩打的声音啊,不就是应了书上说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么。”
石松说完,众人一想。石松说的,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稻桶,真能帮不少忙哩。于是,围着的人,都站不住了。
纷纷挤到石柱和刘三顺身边,争先恐后的去摸稻桶的边角、底部。心里计量着自个家里,该做多大的稻桶,才能不费力拖动。
瞅着眼前这热闹趋势,一时半会儿懈不了。刘三顺朝石柱抬了抬眼,自个从边滑溜了出去。石柱则从人群中央挤出来,挤到妻儿那边。
“她娘,带着几个娃子,咱们回家去吧。一会,还得下田投放须笼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