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亦风自然也不会有异议。他想,当务之急,乃是派遣合适的武官去揽江等地顶替冷千山一党。而最便捷的人选,就是告老还乡之后还滞留平崖的司马非。于是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急信给司马非,劝老元帅放下个人的恩怨以国事为重,待边疆安宁了,再回乡安享天年不迟,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司马非的回复——平崖的司马非当然是按照公孙天成的计划悄悄回京了,程亦风被蒙在鼓里而已。
在焦急等待的时候,辞职信雪片般地扑向兵部——冷千山的党羽实在太多。除了在大青河沿线的,全国各地军中上下无所不有。连兵部在京官员也有递上辞表的。鸽子站那儿每日传来北方的消息——樾军的动态并不多,大都是冷千山的行程——今日走到哪里了,某某县的官员来送别了,又有某某地的武官也跟着一起辞职了,等等。看来这送军报的人当中也有冷千山的一派,特特要拿这些消息来刺激本来已经人心惶惶的京城。
兵部一片混乱,程亦风疲惫万分。夜里总是睡不到一个时辰,白天就昏昏沉沉,眼皮打架。
风雷社士子前来帮忙,都摇头暗自议论:“其实像冷将军这样的害群之马,还是应该他法办了,杀一儆百,一是立刻能够震慑眼下依从他的其他军官,二也可以警告别的官员不可再重蹈覆辙——岂不是连反贪养廉的新法都可以不用提了么?”
程亦风没有精神与他们争论。他想 ,看来继续等司马非是不行了,须得从还没有辞职的军官中挑选合适的人前往北方。只不过,谁还没有辞职呢?谁明天不会辞职呢?伤透脑筋。
这时春阳烂漫,从窗格子透进来,每一丝每一线都好像带着绿意。春夏秋冬的交替是亘古不变的,这样静好的阳光,葱绿树木,绚烂的花朵,也都千百年往复循环。为什么自然的美好事物如此之多,如此之恒久,偏偏太平盛世就这样难得,这样短暂呢?
他叹了一口气——莫非都是因为人么?有人就有争端了?呵,这竟然又回到了白赫德日日宣讲的“人人皆有罪”的论调上。
他摇摇头,再看窗外,竟真的看到白赫德的身影了。赶忙起身相迎:“白神父,怎么会到这儿来?莫非出了大事么?我这里忙得焦头烂额,都没空去探望你们。”
“大人很忙,我知道的。”白赫德笑道,“所以我才来看大人——不知道大人有没有时间跟我到街上走走?”
“我这……”程亦风想说自己根本走不开。
可是,白赫德从怀中取出一只信封来:“有件东西,我想程大人最好还是不要在这里看。”
一眼就认出信封上是符雅的字迹。程亦风精神立刻为之一振:“神父,这……”
“这是我昨天夜里收到的。”白赫德道,“我知道你这里有一些很厉害的角色,专门打探旁人隐私,你也正为他们头疼。所以我想你最好还是跟我到街上去散散步。”他又压低了声音:“这不是报平安的书信,有紧急的内容,且一定不能让旁人看到。”
既是这样,程亦,脱了官服,只着便装,同白赫德一起走出兵部,来到春意盎然游人扰攘的街上。
为了谨慎起见,两人走了很远一程,白赫德才把信交给了程亦风。
“符小姐大约也听说大人授命设计反贪养廉的新法。”白赫德道,“她也就帮大人想了几条。大人看着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权当一笑吧。”
“果真是新法?”程亦风心中一热,“符小姐身在何方,神父知道么?”
白赫德摇摇头:“说也诡异,这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教堂里。如果不是上面确定是符小姐的笔迹,里面又当真写了些欧罗巴学者的论点,否则我准以为是有人搞阴谋哩!”
程亦风既惆怅又感动——符雅这善解人意的女子,即使自身的安危尚无保障也时刻关心着程亦风。如此情意,当真无以为报!
他颤抖着手展信来读。果然见里面说道,此乃外洋之说,如今有否国家当真这般治理,犹是未知之数。不过,程亦风博学,恐怕早已穷尽了中原地方古今千年大律例。自己在中原律法上无甚造诣,只有搬些外藩之物来借花献佛。此法能否在楚国实施,倒也无关紧要,反正能向太子交差也是好的。
她的语气如此随意轻松,让程亦风也不禁一笑。继续读下去,只见上面写道,藩国某学者说,权力须得互相制衡,所以一国之中倘若立法、刑罚、治理都掌握在同一人之手,或者同一批人之手,则此人或此一群人皆毫无顾忌——中原千百年来正是如此,在朝廷天子所言即是法,或赏或罚,皆随天子之意,政令亦出于天子,赋税多少,徭役几何,也都从天子之意。至于地方,各级官吏俨然一方之天子,总揽一切事务,凡其治下,无有不畏惧服从者,纵有怨恨委屈之处,多不敢越级鸣冤,盖惧申冤不成反遭报复也。是以,官吏只需媚上、欺上,大抵乌纱无忧。如此行,谈何廉洁?而此种治国之道,犹如地基歪斜之房屋,只见其外表千疮百孔,却不只根基倾倒,只在屋上添砖加瓦,岂能阻止其坍塌?唯有重立根基,才能稳固社稷。
看到这里,程亦风觉得颇有道理。真不知符雅是从何处读来的,倘若能知道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