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二房这一脉,戚二爷有一个姨娘,姓孙,外人尊称孙姨奶奶。
这孙姨奶奶恰巧不是旁人,正是慕家老夫人孙氏的亲侄女,虽然隔着辈分,关系倒挺亲近。
而孙姨奶奶年轻时颇有姿色,也很有头脑。
当时她的姑母孙氏执意要嫁给慕家老太爷时,孙姨奶奶还嘲笑她,嫁给小小的太医,要钱没钱要身份也没有,简直就是枉费心机。
孙姨奶奶那时瞅准了有样貌有家财更有名声的戚二爷,可惜戚二爷早已娶妻,与发妻情投意合琴瑟和弦,让她一直没有机会,眼瞅着年纪一天天大了,娘家再让她待下去,只有送去姑庵这一条路可走了。
恰巧就在这时,戚二爷与发妻唯一的子嗣戚明轩摔坏了脑袋,立即向慕康成求医,也就是孙姨奶奶的堂哥。
孙姨奶奶彼时央求姑母孙氏的帮忙,让她瞅准机会帮帮她,孙氏一时无法,这戚二爷那时根本没有要纳妾的意思。
孙姨奶奶将心里的想法一说,就立即招来孙氏的怒骂,毫不犹豫的拒绝。
因为根本没想到她会把主意打到一个几岁的孩童身上,那时戚明轩的病情非常反复,慕康成也不知究竟能不能治好。
孙姨奶奶被拒绝了以后就一直默默祈祷上天给她一个机会,没想到机会真的来了。
戚明轩的脑袋彻底好不了了,本来机灵乖巧的一个孩童,一下子摔成了傻子,无药可救。
戚二爷的发妻自然是哭成了泪人儿,而族里给的无形的压力,慢慢让俩人之间产生了嫌隙。
一个痴儿又如何传成他们戚家锻造官窑的技术?
族里长辈主张让戚二爷再娶姨娘传宗接代,他的发妻也是同意的,几乎是含着泪劝说他一定要娶几房姨娘,而她跟戚明轩只求一辈子安稳,衣食无忧。
戚二爷将烦恼都说与慕康成,慕康成一直在劝慰他想开一二,就算娶了别的女人也不能证明对发妻的爱消失殆尽,于是戚二爷还真的答应了族中长辈开始筹备纳妾。
只是娶哪家的姑娘也是个愁煞人的问题,根本不是无人想给戚二爷做妾,而是太多人想给他做妾了,一下子难住了族中长辈。
族中长辈为了不得罪人,遂放手让戚二爷自行做主。
戚二爷毫无主张,又去求助慕康成,说娶一个陌生女人还不如娶一个信得过去的。
此时慕康成早得到了堂妹的授意,想着能帮一把也算是成人之好,就介绍了堂妹给戚二爷。
没料到戚二爷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根本不仔细过问孙姨奶奶的品行样貌如何。
但结果也没让戚二爷和戚家长辈大失所望,孙姨奶奶进门后很顺利的没过两年就产下一子。
而戚二爷的发妻因为当时戚明轩的事操劳太久,身体落下了隐疾,过了五六年之后就香消玉殒。
孙姨奶奶进了寺庙还愿,心里一直在说都是上天保佑,终于让她熬了这么久将好日子盼到了。
从此戚家二房的中馈和公中事务自然都交给了孙姨奶奶一人,也包括戚明轩的照顾。
孙姨奶奶倒也尽心尽力,就算终究没有扶正为夫人,但府上所有人都将她视为正室夫人来对待。
她倒很是满足,跟姑母孙氏怅然道:
“现在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以后都是还报的时候。”
果然到了戚明轩说亲的时候,孙姨奶奶可是卯足了劲要谈成一门亲事。
可是岂非易事?戚明轩是痴儿的事也有不少人知道,虽然没有传得满城皆知,但到了说媒的时刻,不少人家就支支吾吾想尽借口婉拒。
已经从挑选官宦人家的嫡女,到谁家庶女嫁不出去她都可以考虑了。
结果竟然连好人家的庶女都没得挑,是了,谁家愿意嫁给一个傻子呢。
然而孙姨奶奶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到戚明杰的亲事,有这么一个傻子哥哥也非他所愿,身为娘亲只能尽力扫清障碍。
所以等到慕家三小姐刚及笄,孙姨奶奶就找到了姑母家。
慕家还不是孙氏说了算嘛,那自然嫁一个庶女过来岂不是很容易。
前思后想,孙氏本来是不答应的,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慕悦音跟七王爷隐隐约约之间的牵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李氏是一点都未察觉,而孙氏毕竟多活了这么多年,从慕康成对待慕悦音容忍的态度中,她自是感觉到三分。
而且慕悦音身有医术,恐怕也不是那么好掌控的人。
岂料孙姨奶奶出了一辙,听起来倒也合情合理,想办法举办一个绣品大赛,让慕悦音拔得头筹,直接许配给戚明轩。
当然这最后的结果必定是要瞒着慕悦音的,届时文书一写,庚帖一换,还怕慕悦音能逃了不成?
戚家举办的绣品评鉴会哪家不给面子?
孙姨奶奶早就送过书信,跟各家解释过是为了未成婚的年轻男女特地举办的,届时由各家女子出一副自己最得意的绣品,再由年轻男子们筛选出最出色的绣品。
如果当场有合意的对象,双方长辈便可坐下来说亲了。
老夫人孙氏也是这么跟慕悦音解释的,在出发去戚府前,孙氏亲自将慕悦音送上马车,又亲热的拉着她的手说道:
“年轻人的聚会我一老姑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