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恩告假对公叔烈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事儿,不仅大,还十分意外,就连潘凌峰当时听到都吓傻了。
不用公叔烈授意,潘凌峰就开始人前人后苦口婆心地劝秦怀恩,但很快便停止了,因为就潘凌峰对秦怀恩的了解,一看秦怀恩的表情,就知道此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叔烈并不觉得潘凌峰没尽力,反而很理解,因为潘凌峰只用了一句话,就表明了自己的为难,“将军,您说说,整个西北驻军中,到底有哪个愿意让秦将军离去的?”
从小兵,不,应该说从民壮、平民,到公叔烈这个最高统帅,就没一个人愿意让秦怀恩走的,不管心里多么嫉妒,可大家必须承认,秦怀恩现在是他们的灵魂!
既然无计可施,那么就只有让能管得了秦怀恩的人来劝了,公叔烈给公叔瑾连折子都没用,直接用最高级别的加急军报,把这个事儿给报上去了。
公叔瑾收到这玩意儿,还没打开呢,就被吓了一跳,他实在是想不到,西北又出什么事儿了。
看过之后,公叔瑾就气不打一处来了,杀了秦怀恩的心是没有的,但打秦怀恩一顿的欲|望十分强烈,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反应直接且干脆,“不准!”开什么玩笑,还告假三年五载,这不就是撂挑子不干的意思吗?
公叔瑾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对秦怀恩够好的啊,秦怀恩怎么就能这么不知道天高地厚呢?
下了旨意之后,公叔瑾冷静了下来,把重臣们召集到一处议事,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尤其是面对秦怀恩这样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众说纷纭,但没一句好话。
有人说秦怀恩居功自傲,有人说秦怀恩不忠于朝廷,也有人说秦怀恩这是因没得到兵权而对朝廷不满,还有人说,秦怀恩上次的战功也应该派人详查……
公叔瑾很无语,想了想,把让人抄录的公叔烈议事时,秦怀恩的种种表现拿了出来。
这些,都不是公叔烈报上来的,而是出自观察使们的手笔,因为当时秦怀恩是在大庭广众下说的,所以不是一个观察使报上来的,不仅详细,可信度还非常高。
这其中,最能让众人闭嘴的是后面的几条消息,公叔烈加急军报还没到朝廷时,秦怀恩要告长假的消息,在西北就变得尽人皆知了,说这话的不是旁人,就是秦怀恩自己。
而在消息散布的同时,秦怀恩还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和安抚工作,这项工作没做时,还没人发现,等到做时,众人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其实在日常中,秦怀恩是个啥也不干的、撒手掌柜的存在。
“训了你们这么长时间,我还离不了手,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连我徒弟都不如,那积分划到你们名下,你们就不觉得惭愧吗?”秦怀恩对前来游说他的露城将领们说,语气淡淡的,偏生那种鄙夷和怒其不争的眼神,很是让人受不了。
结果露城军是西北最先安稳下来的一部分人,潘凌峰在议事后的第三天就带人去了黑土城,然后根本就不用秦怀恩管,该干什么干什么,连步卒的招募,都是自己用了五天就完成了,反正一样的积分制,一样的各种待遇,除了换了个地方,和在露城没啥差别。
就算黑土城重新修建后也还是比不上露城好吧,可黑土城也不开马市啊,危险性太小了,主要是狄人最近不可能攻打了,这一点,别说秦怀恩和潘凌峰了,就连其他的将领也是心中有数的,那还怕啥啊?
露城的情况完全一样,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秦怀恩也一直像以往一样不露面儿。
见了这些消息,众臣们齐齐失声了,很快,还有人眼中迸发出了热烈的光芒,既然秦怀恩在和不在没什么区别,那么如果此时将秦怀恩踢出去,是不是就是他们的机会呢?
众人开始建议公叔瑾准了秦怀恩的告假,还有人积极主动地愿意去西北“为朝廷分忧”。
公叔瑾的心情很复杂,这种局面,秦怀恩到底是没意识到呢,还是明明想到了,也不在意呢?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中,公叔瑾给公叔宁写了信,因为只有公叔宁才是公叔瑾最信任,且非常了解秦怀恩的那个人。
几乎是在公叔宁进京的同时,公叔瑾收到了公叔烈的又一份折子:秦怀恩辞官!
发现秦怀恩很守规矩,并没因朝廷的决定而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只是安安静静地等着,公叔烈的这份折子,便写得十分详细。
除了以上的消息外,公叔烈细细地分析了秦怀恩在西北的重要性,强烈建议公叔瑾不要放秦怀恩离开,那语气,这么说吧,假如这是面对公叔瑾直言,估计公叔烈就是声泪俱下的状态。
公叔瑾在公叔宁进宫时,将所有的东西都丢到了公叔宁的面前,“阿宁,你怎么看?”
公叔宁心中是震惊的,他没想到秦怀恩能为清露做到这种程度,他一直以为是睿儿和清露将秦怀恩想得太简单了,却没想到,是他将清露在秦怀恩心中的地位看得还是不够高。
“秦怀恩此人生性过于耿直,”公叔宁斜斜地倚靠在椅子里,“说白了,就是一根筋。”他不认为秦怀恩是在拿乔,“至于西北的局面,我还是信族叔的话。”如果那些朝中重臣那么厉害,也不可能在秦怀恩出手之前,我朝一败再败,不是吗?
“重用这样一个人,朕这心里实在恼火!”公叔瑾说,情绪还算平稳,想来他的心中已有打算,不过就是还不肯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