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向北越过整个冀州,一直延伸到燕山山脉方才意犹未尽的停止自己的脚步。
在燕山山脉南麓,一座雄伟的大城矗立其间,这里曾经是古燕国的易京,汉朝时期的幽州治所所在之地。
在过去数十年中,这里是北齐治下的燕郡,也同样是幽州的治所,不过在北周攻灭北齐后,这座城池就已经被改为涿郡,只是如今北周也已经被大隋所取代,这里又成为了隋帝国在北方的军事枢纽。
作为大隋以及之前历代帝国抵御北疆威胁的最核心一个大型城池,涿郡的地理位置不可谓不重要,这里是整个燕山防线的总枢纽所在,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都是先集中在这里。
只要控制住涿郡,哪怕游牧势力越过燕山长城南下,也必须要攻克这座坚固高大的城池,不然就很有可能被截断后路。
当然了,这是在守军有出城野战实力和决心的前提下,不然就像是明朝面对清军入关一样没有任何作用,这时的汉人还有很强大的决死之心,只要在城池中储存大量的战略物资,前线的防线就牢固无比。
历史上隋炀帝将大运河最北段开通到涿郡,然后在涿郡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大运河开通没多久他就发起了对高句丽的大举进攻,其真实用意不言自明吗,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龙舟游玩。
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杨广雄才大略,取代杨广的李唐根本不能跟隋朝比,特别是李世民经常问别人自己是不是已经超过了杨广,可见真正的历史不仅仅是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在大隋帝国建立后,作为幽州最重要的城池。
涿郡不仅存贮着无数的军备物资,还驻扎着十余万将士,再加上涿郡周围生活的大量民众,让这个北方城池竟然显得还有几分繁荣昌盛的意味,每日人来人往不间断的有大量商人往来期间。
不过今天的涿郡显得更加拥挤起来。
身为大隋天子亲弟弟的卫王杨爽再次出征,他与帐下诸位大将率三十万大军来到了这里,大军将要在这里休整数日后继续向东征伐辽东,将过去汉家丢失的那四郡之地全部夺回来。
年轻的卫王杨爽在进城后,忽然发现城内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一路上刚刚进入幽州地界,他就注意到欢迎大军的百姓人数很少,那时还能用百姓害怕大军过境来解释,可等自己只带着十余名大将、数百亲兵进城,竟然还是没有太多人来迎接自己。
他仔细一看欢迎自己的人基本上都是涿郡这里的官员,而涿郡城内的百姓竟然对自己攻打辽东路过这里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从来跟自己就没有关系一般,这让他即是不悦的同时也格外好奇。
由不得杨爽觉得自己委屈,他刚刚征伐西域夺得大片土地回师,还来不及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就又接手了率军攻打夺取辽东四郡的重大任务。
虽然有人劝自己,说自己的哥哥已经对自己起了猜忌之心,劝自己最好不要再掌握兵权,可是一心建功立业的杨爽终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如果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信任了,这世上还有人可信么?
在接手这些任务后,杨爽接手了从南陈赶回来的二十万大军,加上他自己之前征伐西域带回来的十万军队。
一路上先顺着渭水进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从汲郡登陆后,一路经邺城、赵州、常山、中山、昌黎、范阳等地,中间的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这才好不容易到达涿郡。
自己本想着过去幽州本地的百姓经常遭到东北部契丹和奚人等部族的袭扰,如今自己正好一口气全部扫平,想不到涿郡的百姓竟然没有一个热烈欢迎的。
一心率军打仗的杨爽如今竟然还不知道契丹和奚人已经团灭的事实,如今残余的契丹人和奚人都是躲在大隋的羽翼下存活,这些都是隋帝国对抗夏国的马前卒,真要收拾起来这些人还不知道谁会最开心。
杨爽更不知道的是,涿郡的百姓这几年对夏国的了解远比他还要深入,因为这几年经常有来自夏国的商人、商品等物件传入到涿郡,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幽州的汉民迁移到夏国去。
从北周攻灭北齐开始,到如今六七年的时间里,已经至少也有两三万幽州汉民通过各种手段迁徙到了夏国,这些人过得好了总喜欢写信在自己家亲戚面前炫耀一番,然后也邀请亲戚们来夏国定居。
有了这么多的义务宣传员,虽然很多涿郡、幽州的汉民因为各种牵挂没有移民,但是心里对夏国的了解逐渐的加深,再加上哪些亲人的书信,心里对夏国的感情却逐渐加深起来。
另外,涿郡民众不愿意出来欢迎大隋军队的原因,还有一点就跟隋朝安排在白狼水(大凌河)流域的那些契丹人、奚人有关系。
过去数十、上百年的时间里,每当北疆的柔然人、突厥人南下劫掠时,作为突厥人附庸的奚人、契丹人自然也会尽遣大军跟随入侵,哪怕这两部的实力并不强大,但是单只论对幽州作孽最深的就是他们。
夏国在攻灭这两部,并将契丹和奚人的领地全部占据后,幽州、涿郡就再也没有面对过任何草原大军的入侵,家家户户也不再像过去数十年一样一到春秋时节就要严加提防。
而让幽州百姓不满的是,契丹、奚人在被夏国击败后,却被自己的朝廷腾出来膏腴之地安置他们,这些契丹人、奚人不仅不用承担赋税,甚至朝廷还年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