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戎州往事>第28章 宗陵的心愿

第六章:人与人不同

三、宗陵的心愿

一天下午收工后,李轼正要回家。(.)宗陵叫住李轼,说一同走,他也要进城转转。在路上李轼想起王有才老笑话宗陵有家不回的事,忍不住问了一句:

“你老不回家,把老婆娃儿丢在家不管,也不是事吧?”

“这你就不晓得了哇,我们家不缺人手,不缺劳力,就缺钱哇。我每个月都回去一次,还带钱回去,这比啥子都管用哇,眼红我的人多啦!一二十块钱在你们眼里不算多,在乡下人手中就算一笔大钱哇。”

“看你说的,好多城头有单位的人,一个月也就挣二十来块钱,也得养一家人。也是一笔大钱。”

“王有才老笑话我有家不回,我回去干啥?白天在地里抡锄头。到了晚上更无聊,没事好干,也没地方好去哇。农村没电,乡下人吃过晚饭,怕费油就吹灯睡觉。城里多好哇,有地方耍,有公园、图书馆、剧院、电影院、商店,休息时上街转转,看看闹热,多安逸哇。就是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大街上人照样闹热哇。”宗陵话里有一种明显的羡慕味道。

这时,他们已经从渡口码头上来,走到大街。俩人都顺着街边走,而宗陵却总是走走停停,时不时要往商铺里面张望。李轼不愿意停下来等他,对他这种举动也有点不耐烦:

“口袋里没钱,你上街乱转啥?又不买东西,有啥意思。”

李轼不太理解宗陵上街闲逛的举动,因为他没事是不上街的。说话间他们走到东街,这是城里的一条主要的商业大街,商铺云集,人流密集。李轼对这些熟视无睹,没有一点新鲜感,随意走着。旁边的宗陵还是保持着那种军人一往无前的步伐,脑壳却在脖子上乱转,四下看闹热。听到李轼问话,就回答:

“你是城头人,你当然不觉得,这种闹热是乡下没有的。我当兵那会儿就巴不得能留在城里工作。虽说我没钱买东西,到商店转转也开心哇,看闹热不要钱吧。反正下班了也没其他事了。”

两个人边说边走,经过百货公司和几个大商店时,宗陵就往里进,还要拽着李轼一同进。李轼说我是赶路回家,你是来看风景看闹热的,你老人家自便吧,我得回家了。宗陵忙拐出来,又和李轼并排向前走,说今天不是来逛街,是想去看一场电影。

“我虽然没钱买东西,花8分钱看场电影总可以哇。这点钱我还是愿意花的,比买烟抽划算哇。”

“电影院就那‘老三战’片子和新闻简报,你肯定看过了。你不嫌烦?”

李轼一边说,一边侧头看看宗陵,宗陵穿着半新旧的军装,人显得很精神。他说的片子即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据说是能体现革命文艺思想和******军事思想的。那时电影院里能放的旧故事片就这三个,其他的都成“毒草”了,老百姓诙谐地称之为“老三战”。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形势大好的新闻简报了。

“演打仗的,好看。我最欣赏《南征北战》中,敌军参谋长对敌人军长说的那句话:不是我们无能,是****太狡猾。”

这是很多人都能耳熟能详的一句对白。人们在生活中为了开玩笑或自我解嘲,也喜欢引用这句话。李轼一听宗陵说这句台词就忍不住笑起来了,说:

“那还用说,****肯定‘狡猾’。要不然******能指挥****把国民党军队打得唏哩哗啦的,把他们撵到台湾去。不过,再好看的片子,翻来覆去地看有啥意思。”

“就算是新闻简报,那也总比农村啥都没有强哇。农闲的时候,我就让我老婆带着大娃儿进城来转一趟。我们那里说起来离城不远,跟老子好多人这一辈子就没进过城哇。兄弟,不怕你笑话哇。我有一个想法,让我儿子能多读点书,以后有机会进城工作,所以我给他取名宗城。我现在让他进城逛逛开开眼界,看看城里有多安逸,就是要让他能发奋读书,以后能到城里工作,有个城市户口,有一个好出息哇。”说这些话,宗陵眼里放光。

李轼心里明白,宗陵说的这些就是农村缺文化,这也是城乡差别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己不愿下乡跟这也有一定关系。其实像李轼这种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真正理解宗陵的内心。那时的农村不仅是经济落后,农民日子过得很清苦,而且文化更落后,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农村年青人的苦闷可想而知。像宗陵这种有点文化,又在城头呆过几年的农村年青人,向往城市生活是情理中的事。

现实中农村的年青人要想进城工作和生活,改变原有的农民身份,基本上就是两条路。一是读书读到大学或中专,毕业后可以由国家分配工作,二是去当兵,提干后转业到城市工作。对农村的年青人来说,这两条路都很不容易。宗陵自己曾经就走第二条路,没走通。如今他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指望儿子能通过第一条路走进城市。李轼晓得这一条路实际上是更难的,宗陵这个想法也许到头来仍旧还是一个梦。

他们经过一所学校时,宗陵问这所学校咋样?李轼一笑说,都不正经上课了,还有啥咋样不咋样的。不过在“文革”前还算一所不错的学校。

宗陵停下脚步,对学校大门内的建筑张望起来。李轼说你要看就自己看吧,我得先走了。李轼说完就往前走,宗陵紧赶两步追上李轼,对李轼说,他所在的生产队比起来那些大山深处


状态提示:第28章 宗陵的心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