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血路妖刀>第二十四节 闪电攻坚

(一)

不错,重武器只有一辆装甲列车,但是关键问题是,装甲列车该怎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却不见得都知道,就像坦克师英国人先发明的,但是到了古德里安、隆美尔、巴顿和朱可夫的手里才发挥了大威力。

在台儿庄会战中,虽然历史上几乎很少提到,但是中国方面的确有一辆装甲列车参战,在以“台儿庄战役”为背景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可以看到这辆装甲列车的身影。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是四大纪录片导演之一的尤里斯·伊文思和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他们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便到达台儿庄进行实地拍摄,甚至有些镜头,就是跟随这部装甲列车的实战拍摄。

中国的装甲列车大多是中原大战期间从苏联进口的,苏联和德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视装甲列车发展的国家,二战中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一次性动用了55列装甲列车用来进攻,而后主要用这些列车防御游击队对铁路的破坏。

德国装甲列车装备全世界最多,但并非是装甲列车战术用的最好的,苏军“伊利亚.穆罗梅茨”号装甲列车战斗曾击落敌机7架,击毁敌装甲列车1列、火炮7门,行程达2500公里,一直打到法兰克福,另一辆“乌兹别克斯坦”号装甲列车一直打到勃兰登堡。

说装甲列车是铁路上的战列舰丝毫不过分,1945年,斯大林前往波茨坦参加三巨头会议时,他赴会的“座驾”既非战舰又非飞机,而是由8节装甲列车车厢组成的豪华武装列车。

台儿庄的这列装甲列车是配置在津浦线上的“云贵号”(历史资料中配备在津浦线上的装甲列车有三辆,一辆长城号配置在北段,另一辆名字暂时没有查到)。

(二)

“云贵号”装甲列车是1926年初经白俄工程人员设计,由津浦路大厂用机车客车及载重40吨的货车外加7分厚钢板改制而成的。

列车由8节车厢组成:

第一节为材料车,用平板货车,不装甲,放置钢轨、枕木和一切修路器材,预备铁路被破坏时立即修复;

第二节为炮台车,用货车装甲,共分三层,下层可安装重炮,中层可安设山炮,上层可安设迫击炮及重机关枪;

第三节为机枪车,亦用货车装甲,在车厢两旁挖射击口数处;

第四节为火车头;

第五节是指挥车厢,用头等客车装甲;

六七两节为机枪车,第八节为炮台车。

第八节后,另挂铁闷子车一节,步兵两个排驻守,作为掩护部队。

铁闷罐车内附以枕木墙一层,在铁皮和枕木墙之间实以砂土,以抵御敌人步枪和机枪之射击。铁闷罐车的两侧构成上下两层枪眼,车上士兵立、跪均可向外射击;铁闷罐车的下方还构有四座机枪射击掩体。

各列车都无门窗设备,第二至八节直接通行,各节列车上还装有电话机,以资联系。

车身涂防护色油漆。每一列车配备75野炮7门(前炮台车4门,后炮台车3门)、迫击炮2门(前后炮台车各一门),重机枪24挺(每节机枪车6挺3节共计18挺,每节炮台车1挺两节共计2挺,铁闷罐车一节4挺,总计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加上铁闷罐车,六节战斗车厢)。

列车为支队级别,有大队长1人,下辖炮兵队、机关枪队、掩护步兵分队和工程队。

如此庞然大物,难怪当年张大帅得到此物之后“诗兴”大发,豪迈地赋诗颂道:“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然而这些和苏联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曾经由铁道炮兵连担任防御,当时铁道炮兵曾经装备过356加农炮,射程达到31.2千米,可以远距离击沉军舰。不过现在用“云贵号”来对付日军,辅以合理的战术,够了!

侦察显示,薛县和微山附近原本停靠的日军装甲列车一辆,已经去加强济宁和滕县之间的防御去了,毕竟那里是日军第1军和第2军的军部。

就是在又如何?日军的那种装甲列车和苏制列车相比就是个玩具,东北军装甲列车部队跟日军交过手,日军率先开火,东北军同等配置的装甲列车一炮就把日军的指挥车厢炸翻了,日军指挥官当场丧命!东北不是不抵抗,马占山将军和李杜将军以及东北军装甲列车部队在黑龙江抵抗了整整一年零四个月,直到1933年才撤到苏联境内。

全面抗战开始的时候,**在各条铁路上都配备有装甲列车,不算东北沦陷时候被日军抢夺和破坏的,内地各铁路线上的装甲列车数量多达19辆!而且冯玉祥甚至有用苏联的图纸生产过装甲列车的记录!

问:可是抗战的时候,这些装甲列车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战史中几乎没有记载战例?

答:都是他娘的被各战区的长官都留着看家,在最危险的时候作为逃跑工具用了,由于日军打来太快,很多都被自己炸掉了……

(三)

“云贵号”应该就是李宗仁最后撤离徐州时候乘坐的那辆装甲列车,最终的命运同样是因为宿州铁路被炸,而被迫将“云贵号”放弃,彭小文的到来已经让李宗仁改变了保留“云贵号”保护指挥部撤退的想法,李宗仁也不是没有血性的人,他当然知道,最先进的装备应该是用来进攻,而不是用来逃跑的!

“云贵号”虽然有如此强大的装备,但是绝非无敌,首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节 闪电攻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