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教育产业化会对普通人家的孩子关上高中这扇门,而不是高考。比较在上小学都要比学区房的现在,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进入高中太难了。
——作者回复:教育产业化更要不得呀……即使美国也没搞教育产业化。
24、义务教育还是有的,但是从小学开始就按学区划分一次,小学进入初中又按学区划分一次,买不起好的学区房就上不了好的小学或者初中,也上不起课外辅导班。初中升高中设置比例是50左右,其余的都去上职校。所以等到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家境贫寒的孩子自然是考不上公立高中,私立高中更上不起,大学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中国不是德国,既不重视制造业,还要放纵教育产业化和房地产合流。这些上了职校的孩子,以后去哪里打工?
25、想知道作者怎么看待高考的地域不公平。冒名顶替仅仅毁掉了一个人的命运,就引发了这么多讨论,人人义愤填膺。而不同省份不同录取率,这种广泛的,制度性的不公平,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么多年毫无改观的迹象,却鲜有人讨论它,大家都当它不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怪像?
——作者回复:
全国统一卷,统一录取分数是最公平合理的,也应该这样。
26、回复一个读者的关于地域录取分数不平等的问题。这里面首先要理解地区教育资源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各地的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尤其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那么,这里从一个社会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相对落后的地区有一定的录取名额,对带动当地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一个人可能就带动了一家,何况是数万人。对于极其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经济水平发达,该地区的考生相对来说综合素质较高(想当年大学开计算机课我摸索了半节课没有找到开机键),他们得到部分高校,尤其是当地高校的招生倾斜,实际上也有稳定社会和精英教育的一点味道。对于中国现阶段目前的高考制度执行了这么多年,可能是最公平,最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制度。当然,我们要追求设计更好的录取制度和招生标准。但是一定要服务社会整体发展,不能是某一特定阶层。一点浅薄之见。
27、能写写河东的合村并居吗?真的是劳民伤财,虽然在极少数地方做得比较好,但在绝大多数地方实在是太恶劣了。
——作者回复:
是做得很不好。今天我看省级领导已经出来讲话了,希望能有改善。互联网舆情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用的。
——回复作者:
我相信这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完全变了味。很多村民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掏空几代人的盖起来房子,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了,还得欠一屁股债,生活质量也下降很多。逼着他们走这条路的话,悲剧肯定会很多。
——作者回复:
是的。应该以自愿为原则,不能强迫。
28、应试教育到目前为止,是中国教育界选拔人才的最公平的对决方式。起码智商出众的人才都会被选上来,所以中国的理工科现在是人才备出,当然,谈到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相信可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状态。
29、本人通过高考,成功的完成了阶层跨越,但是初中毕业证被班主任给别人,高中助学金信息也是班主任选择性告知,导致自己大学生活过得艰难,还是耿耿于怀的,幸亏大学遇到了希望,以后得教育能够更加公平,坚决杜绝顶替现象!
30、高考、公务员考试绝对需要维持公平性,哪怕是为此牺牲一点教育的个性化。我觉得这是中国比美国好得多的地方。高考的公平和大学学费相比美国的低廉。
31、不同意应试教育这个说法,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形式。只有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人,才会觉得学习是为了应试。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为了打击中国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机制而空造的名词。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国外,一道题可以有无数答案,上午上课下午自由活动。放眼这批接受素质教育的人走上社会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只有沉沦在毒品与奶头乐中腐化。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32、技术的进步可以减少钻制度空子的现象,假如制度不照顾弱者,弱者就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
33、应试教育好,强烈支持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帮助阶层流动,也为大学筛选真正高素质人才。境外素质教育教不了东西,还产生了反智主义,傻傻口罩不想戴,还往身体里打消毒水。普鲁士教育体系不知比进步主义教育好多少。大家只看到苏联式的教育好像很僵化,好像束缚了人性,却没看到苏联的教育体系短时间培养了大量人才帮助这个超级大国赶超美国的技术;美帝的素质教育快乐又宽松,还不能伤了孩子的玻璃心,结果基础教育烂透了,最后研究生全靠留学生,顶尖学者全靠用他的“自由”和“高薪”引诱过去的苏联和东欧“僵化”体系之下培养的学者。
34、美国基层难道不是“黑社会么”?美国的警察局和黑帮有什么区别?难道把“我是你大哥,你交钱我就保护你,否则不保护你”,写进法律条文就不算“黑社会”么?
35、有个评论说美国基层自治的历史传统,请考虑一下从黑人视角看。